自2009年1月3日区块链第一个应用——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经历了十一年的发展,目前全球都在推广区块链技术,构架价值互联网,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闻其名,而并没有真正见过区块链,更别说使用过区块链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下没有一款真正的移动端区块链。然而,要研发出一款真正的移动端区块链,必须要面临解决基于移动端设备的三大技术难题:移动端设备性能差,存储空间不足,以及网络不稳定。
BFChain作为全球第一条基于移动端的公有链,真正实现了移动端直连区块链并参与链上治理,其首创的DPOP共识机制,让人人参与链上治理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参与度贡献方式获得权益奖励。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基于BFChain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端设备性能差,存储空间不足,网络不稳定三大技术难题。那么,BFChain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计算能力方面
在计算能力方面,BFChain采用了独特的共识算法,其中包括多节点协同工作、先共识后打块、内存事务技术、“内存映像型数据库”和“多维分片扩容”技术等方面。
1.多节点协同工作
所有参与节点都拥有完整的事务处理能力,包括查询、投票、校验、打块/记账等,还可实现多节点协同快速打块,多节点参与校验,多节点参与同步广播,并且可以通过利用移动端设备的多核计算资源,实现交易的分组协同处理,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可信度。
2.先共识后打块
在当前区块基于DPOP+TPOW共识机制选举出打块节点,该打块节点参与下一轮打块工作,这样该节点在下一轮区块一开始便可以直接参与打块,极大的提升了打块的效率。
3.内存事务技术
BFChain采用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存事务”专利技术,让交易在保证事务完整性的同时又能保证很高的交易速度。在内存事务设计中,事务性能几乎约等于交易性能。
4.“内存映像型数据库”和“多维分片扩容”技术
BFChain采用全自主知识产权“内存映像型数据库”和“多维分片扩容”专利技术,在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的数据服务性能,在原型验证中,从单分片1亿条数据中获取前中后任意位置一条数据所消耗的时间在1毫秒以内。
完美的共识算法,保证了不需要对每一个参与终端设备有太高的要求,即使是采用普通的移动端设备,整个区块链网络的性能也会非常高。
存储方面
在存储方面,BFChain采用了多项发明专利,解决了移动端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主要从分片存储、检查点存储、哈希树存储、内存映像存储等方向。
分片存储: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会指数级增加,单一设备将无法存储如此海量数据,所以采用多设备提供存储服务是必然。BFChain采用了全量多节点共同存储的“多维分片扩容”专利存储技术,既可以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又可以在应用层中保持逻辑上的单一性。
检查点存储:海量存储必然带来新加入节点同步时间长的问题,BFChain采用了“关键检查点存储”的专利技术,同步过程不需要业务计算,不再消耗额外的计算时间,同步过程只需要消耗数据体量下载的时间,同时也为节点在发生故障时提供快速启动的能力。
哈希数存储:海量数据同时还将带来数据业务计算中负担越来越大的问题,采用哈希树的存储设计,让业务在计算过程中摒弃负担数据,既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又不会丢失历史信息。
内存映像存储:海量数据必然带来检索越来越慢的问题,BFChain采用了内存映像存储技术,让业务计算中的数据检索能力不会随数据量的增加而降低,保持长期运行中的处理速度始终如初。
基于以上发明专利技术,BFChain在每个节点可以实现轻量、高性能存储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海量数据存储,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端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痛点。
网络方面
在网络方面,BFChain采用了多项网络方面的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全链路双工通信技术、NAAS技术、应用路由技术等方面。
BFChain采用全链路双工通信技术(Full Link Duplex Communication)。为了实现即时通信,本能区块链实验室对区块链通信进行了重新设计,即采用NAAS(Node As A Service节点即服务)技术,引入了WebSocket机制。这个在传统即时通信应用中常用的协议被引入到区块链网络通信的设计中,它除了继承了Socket的优点,还能有效提高数据的通信能力和广播效率,并顺带解决了服务到端的主动通信能力,为BFChain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实时的通信能力。
BFChain还引入了互联网使用最广泛的“HTTP协议”,并将其与WebSocket协议有机结合了起来,让BFChain的网络能力不仅能在节点之间提供高效互通,还能为跨区域网络、跨终端类型提供有效互通,为NAAS提供支持,并为BFChain分布式应用落地提供了保障。
BFChain还采用了“应用路由”专利技术,解决了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网络任意互通的问题,让PC机和PC机之间、手机与手机之间、手机与PC机之间,以及其与任意物联网设备之间应用层的任意互联,而不用关心这些设备之间采用的是哪种物理连接,不论是4G\5G、WIFI、蓝牙、NFC等,均能任意高速互通;在带自我学习能力的路由算法驱动下,可以让设备高速互联而不用完全依赖互联网,在逻辑上做到脱离互联网的点对点通信。
BFChain在解决了移动端设备的三大技术痛点后,不仅实现了区块链真正做到移动端,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区块链的治理,而且目前在参与的移动端节点还不够多的情况下,性能也可以达到TPS为1000笔/秒以上,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运行。基于NAAS专利技术,未来随着节点数量增多,性能会越来越高,这将会为未来的价值互联网构建高性能的移动端通用型底层基础设施。以下是当下知名公有链参数对比:
本能区块链实验室从技术上实现真正的移动端区块链,最根本的因素是在于本能区块链实验室强大的技术实力,从2016年2月移动端区块链项目启动研发开始,到目前为止,产品已更新迭代了一万多个版本,并且截止2020年12月16日,本能区块链实验室已申请通过区块链国家发明专利91项,目前已经对外公示的有65项,大多数集中在底层核心系统层面,包括共识机制、通信、存储、计算、安全和跨链技术等核心领域,并且底层核心代码完全原创。